因为退款,“未成年”玩家被steam封号了_电竞网

因为退款,“未成年”玩家被steam封号了

来源:电竞网 2022-08-23 17:15:33 电竞资讯

文/三明

在去年国家新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除了每周只能玩3小时游戏之外,也有提出要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的的要求。

国内游戏公司对于《未成年防沉迷通知》的方针抱有“坚决拥护且贯彻”的积极态度,不止是迅速在游戏中实装的防沉迷系统和通过人脸识别判定屏幕前是不是未成年人等等的小花活,腾讯、网易、米哈游等公司也很快带头在服务条款中加上了未成年人退款相关的条款。

毕竟在(腾讯)公开的数据中,未成年人付费的比例不超过总付费比例的1%,游戏公司没必要为了一帮“噶不动”的韭菜而砸了饭碗。

一般来说,只要能证明是未成年人消费,家长能拿回钱,公司则回收游戏账号所有的虚拟资产,两边就此相忘于江湖,本该除了孩子之外都“皆大欢喜”。

而上周就出了这样一个乐子。

今年的5月,有一个用户在国内的黑猫消费者平台上投诉steam——自己的孩子在steam中消费了2500多元,现在想要退款,steam不但不退钱还直接把他孩子的账号给封禁了。

且不论黑猫消费者平台作为一个新浪创立的非官方平台能否真正监督市场,这则投诉的内容本身就充满了重重乐子。

根据这位家长的描述,他首先找到了steam的官方客服,并且以未成年人没法承担民事责任进行大额消费为理由要求那边全额退款,而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只有购买时间不超过2周,游戏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游戏才会被steam认可退款。

我想他大概是先百度了“未成年能不能在steam退款”,并在百度知道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和教程之后才敢这么干的

海对岸的客服显然没见过这么离谱的退款理由(甚至可能是因为游戏库里有《GTA》《魔镜》这样的R18游戏),总之小手一抖就跳过了黄信红信的阶段直接把孩子账号给封了。

显然这位家长的诉求并不是封号而是退款,他接着找到了国内的黑猫消费者平台进行维权,并且将steamCN拉入了投诉对象,在分配商家之后,完美世界的蒸汽平台接到了这一投诉单子,但完美也表示“该用户投诉平台并非我司产品,请重新分配对应商户。”

在差不多2个月的漫长拉锯后,因为距离上一个商家「蒸汽平台」回复已经超过了30个自然日,这一次的维权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而在新闻转发的评论区中,人们也一语中的戳中了这位所谓“家长”的痛点——一个正常的家长,看到毒害孩子的游戏账号被封禁,不应该如此难过——网友们对他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操作极尽嘲讽,更是让这则地狱笑话升华到了不属于它的高度。

在媒体、微博这样的社会舆论场上都没有占到优势,就更别提和一个海外的公司对簿公堂了,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家长,至少2544元和孩子的账号是永远沉没了。

而你可能发现了,《未成年人防沉迷通知》实行已经快一年了,大多数孩子也经历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个每周只有3个小时是彩色的寒暑假,这些本该受到保护的未成年人,却在当下的互联网遭受进一步升级的“网络暴力”。

一方面,去年《未成年人防沉迷通知》刚发布时,曾经在互联网上引发过相当广泛的讨论,有许多无能狂怒的未成年玩家,也有不少看乐子的成年人(甚至要求游戏公司在游戏中加入点成年人能看的),对那些没空兼顾上班赚钱和管教孩子的家长而言,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大快人心的政令。

在不同立场下,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对于自己有利的方向,这也是常常说的互联网讨论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其中就有一则主张“换位思考”的言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管是反串还是巨魔发言,这句在绝大多数语境下看起来都相当可笑的话,受到了大量的未成年/成年人的冷嘲热讽。

另一方面,游戏公司、平台在贯彻《未成年人防沉迷通知》上的各种“一刀切”举措,已经影响到了许多成年人的利益。

好比是在前段时间,借“未成年”的名义要求主播退款的事在许多直播平台都闹得很大,在本该“亚撒西”的二次元老家B站,在舆论发酵最高潮时就有网友粗略计算了一下,公布在台面上的“烂账”就超过90万,涉及60多个主播。

原本出手阔绰的“大哥”,在一夜之间“心里有底”地将所有的打赏一次性收回,B站和主播各需要承担50%,而相对较少的分成和不等比的窟窿,成为了压垮众多中小主播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样的事在经过几次之后,我想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对“未成年”还会留下多少好感,至少在二次元、游戏玩家的圈子里,对于未成年进行限制而非优待反而能够优化网络环境,孩子就应该成为埋头当一个做题家,成为了大众的声音,就和曾经把电脑游戏机都藏起来的我们的家长一样。

更不用提,所谓的保护、限制的政策,也在人们更精明的对策下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在黑猫消费者平台上搜索关于「未成年」的投诉,能跳出来9万多条结果,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和游戏诱导氪金相关的。

很难说借着未成年的名义要求退款是不是当下的一条灰色产业,毕竟我们还见到了更加“灰色”的。

只需要几个座位和几台冲上电的手机,一家不需要任何营业执照、接近于一本万利的手游吧就搭好了,就和很多80后,90后小时候爱去的黑网吧一样。

在线上,在不少平台也提供当下几乎所有热门手游的账号租赁/购买服务。需求加大也加剧了商家之间的内卷,现在一个普通账号的出租价格几乎就连小学生也能够轻松负担,在大多数游戏公司的服务条例中,账号租赁本身就是一种不被认可不受保护的第三方行为,而现在这种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这是去年腾讯响应央视网发的公告

这是我花了5秒钟找到的当下信息

——当未成年人不仅是一种代表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纯粹身份,当人们可以肆意借用未成年的身份攫取“利益”。真正的未成年人,装作未成年诈骗的成年人和暴躁的成年人社畜们,每一个人又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名为“互联网”的浑水中快乐摸鱼。

《未成年人防沉迷通知》好像改变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想要真正保护未成年人,现在看来依然是道阻且长。